三二 郑玄修书助刘备 陈琳草檄讨曹操 二-《实话三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孔融出生年份最高,陈琳次之。

    陈琳目睹外戚宦官争权相残,董卓祸乱,历经窘迫避难生活,同情在繁重徭役下百姓的痛苦生活,多在作品中表达对百姓的同情之情。

    其代表诗篇《饮马长城窟行》,用乐府旧题,以秦代统治者驱使百姓修筑长城史实为背景,通过筑城役卒夫妻对话,揭露了无休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。

    诗中用书信往返的对话形式,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彼此间深深牵挂,赞美了筑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。

    陈琳这首诗篇,语言简洁生动,真挚感人,被世人推崇:

    饮马长城窟,水寒伤马骨。

    往谓长城吏,慎莫稽留太原卒!

    官作自有程,举筑谐汝声!

    男儿宁当格斗死,何能怫郁筑长城。

    长城何连连,连连三千里。

    边城多健少,内舍多寡妇。

    作书与内舍,便嫁莫留住。

    善待新姑嫜,时时念我故夫子!

    报书往边地,君今出语一何鄙?

    身在祸难中,何为稽留他家子?

    生男慎莫举,生女哺用脯。

    君独不见长城下,死人骸骨相撑拄。

    结发行事君,慊慊心意关。

    明知边地苦,贱妾何能久自全?

    陈琳名篇《武军赋》,颂扬袁绍克灭公孙瓒的功业,写得颇为壮伟,袁绍看了喜不自胜,引以为豪,对其更加信任,用为记室。

    这次征讨曹操,袁绍采纳了郭图的建议,即令陈琳作檄。

    陈琳领命,挥笔立就,为袁绍草写了讨伐曹操檄文。

    《檄文》自董卓乱起至袁绍起兵讨伐,以胁天子迁许都为界,分前后两个部分,条述曹操十余年间“残忍”、“暴虐”罪行,始终伴随着对袁绍“神武”、“清明”的颂扬,情调扬历,纵横驰骋;言辞犀利,悲壮激昂;章法多用夸张,排比对偶,朗朗上口,激越动情。

    袁绍看后,赞不绝口,令将《檄文》遍行州郡,张挂关津隘口,即起大兵征讨曹操。

    且说郑玄给袁绍写了为刘备求救书信,等刘备与陈登走后,感觉身体不支,即起身还乡。

    袁绍起兵讨伐曹操,为壮声威,收民心,展士望,闻知郑玄还乡,便叫儿子袁谭逼迫郑玄随军,欲用郑玄声名以助军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