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赵云激起少年心性,提气纵身,紧追不舍。 追至后山,只见崇山峻岭,层峦叠嶂;苍松翠柏,直耸云天;百花盛开,争奇斗妍,别有一番天地。 白猿虽然上蹦下窜,却实难逃脱赵云追赶。 急切间,倏然入一山洞,隐身不见。 赵云探身观望,见洞内乱石嶙峋,深不见底,怏怏而归,告之二位师傅。 宝云禅师闻言大喜:“猿之为白,千年之寿,已有灵根,非宝地不栖。子龙得非有仙缘乎?” 两人随赵云复至后山山洞。天尊真人说:“徒儿可进去一观,遇有奇缘也未可知!” 宝云禅师见山洞凶险怪异,急忙劝阻:“且慢。洞分仙洞魔洞,进仙洞则有福源,进魔洞则有凶险。子龙空手而入,如果遇到凶险咋办?” 天尊真人道:“贤弟不必担心,此子艺业已震古烁今,狼虫虎豹不能伤他,何况此子面带福相,福寿绵长,哪有小险而趋避的道理?” 宝云禅师仍不放心,取来所养猕猴,以绳索系之,坠入洞中。 良倾提出,见猕猴无所伤,方同意赵云入洞。 赵云点起松脂火把,跃入洞中,摸索前行。 约行数丈,洞内愈宽,借火把亮光,见内有两扇石门。 赵云左手擎住火把,右膀使劲,奋力推开。 只见里面又是一番景象,上可见天,下有流水,中有石桥。 赵云走过石桥,却见三间大殿,正中一殿,金匾大书“汉景桓侯”四个篆字。 赵云进入中间大殿,只见殿中有一玉棺,极其华丽。 棺上端正摆放一匣,打开一看,内有长枪一杆,铠甲一副。 赵云将长枪拿在手中,长短合手,轻重适宜,心中大喜,不顾查看其余各殿,便怀抱铠甲,手提长枪,迈步而出。 天尊真人、宝云禅师正在洞外心焦,见赵云无恙走出,方才心宽。 赵云刚出洞口,只听轰然一声,洞门闭合,均呼大险。 两人见赵云手中长枪,怀抱铠甲,心中大奇。 赵云细禀原委。 两位高人仔细一看,齐声惊呼:“此乃骠骑将军霍去病之遗物!” 赵云问之,天尊真人说:“此枪名曰天龙白金枪,乃上古神兵利刃;此盔名曰双龙闹珠白金冠,此甲名曰吞兽龙鳞白金铠,亦乃绝世护体至宝。子龙有此殊遇,真乃天赐!” 自此,两位高人更悉心传授赵云枪法绝艺。 宝云禅师失去右臂后,难舞重型兵器,便悉心涉猎剑钩等轻灵兵刃,终于 创出了一套神鬼莫测左手剑法,作为护身绝技。 宝云禅师见赵云宅心仁厚,更欲假手以报断臂之仇,故精心传授。 这日,两位高人一起畅论天下大势。 宝云禅师突发奇想:倘令赵云右手使枪、左手用剑,武功岂非陡增?便向胞兄提出。 天尊真人闻言大喜,试演之,然左右两手总是同一招式,苦笑说:“胞弟所思未免太过离奇!人之手足,均受一心支配,倘右手枪使神龙摆尾,左手剑必随之而不成剑法;倘左手剑使天剑华斩,右手枪又随之而不成枪招。莫若用双枪亦或双剑来得便易。” 宝云禅师辩道:“倘用双枪或双剑,仍是一门绝技,便难发挥我等两人绝艺威力!” 天尊真人与宝云禅师乃是孪生兄弟,心意相通,知胞弟自张绣、张任逃去,心中已不认其为徒,虽授两徒仍若无传人,故生让赵云继承衣钵之念。 然征战疆场大刀长枪使用必多,自己传授的剑法便显多余,故发其绝不可能之想,使之在沙场之上既能使长枪杀敌,亦能用短剑护体;既有爱惜赵云之意,又有争强好胜之心。 然天尊真人自幼便依着胞弟心性,其断臂之后更是从未拂其心意。故虽知绝不可能,仍将赵云唤来,说明胞弟奇思妙想。 谁知赵云双手使出枪剑,竟似浑然天成,相得益彰。 原来,这左右异招之术,关键在于分心二用;而分心二用,关键在于心止如水。 天尊真人虽学究天人,然心思繁复;虽出家为道,乃避祸之权宜之计;又经世事跌宕,心存拯救苍生之念,要想静心,谈何容易? 故此术愈是资质平常、淳厚质朴之人愈是容易学会。 然资质平平之人,要学高深招法却又难上加难。 而赵云虽聪明绝顶,但自一十二岁便上山学艺,未落红尘,故心无旁骛,反倒容易学会。 两位高人不禁大喜过望,惊奇天地造物之灵异。 转眼七载有余,赵云更是枪剑双绝、艺业超群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