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刘备说:“你我同宗兄弟,我的就是你的,何分你我?”便将此马送给了刘表。 刘表甚喜,骑马回城,遇到蒯越,问及此马,刘表便将刘备得张武坐骑及送马的事说了。 蒯越说;“昔先兄蒯良最善相马。我随兄长也颇通晓。此马的眼角下有泪槽,额边生白点,名曰‘的卢’,骑则妨主。张武因骑此马身亡,主公切勿乘坐。” 刘表半信半疑,抱着“宁信其有,不信其无”的心态,次日请刘备饮宴:“昨日承蒙惠赠良马,深感厚意。但贤弟不时征进,不可无良驹乘坐,敬当送还。” 刘备站起感谢。 刘表又由此想起蔡夫人“防人之心不可无”之说,便说:“贤弟久居此间,恐荒废武事。襄阳北不远新野县,颇有钱粮,贤弟可引本部军马前往驻扎,何如?” 刘备领诺,次日即领本部军马前往新野(今河南南阳新野)。 刚出城,却见荆州幕宾伊籍骑马在路边等候。 伊籍,字机伯,兖州山阳郡(今山东金乡县)人,年少时就依附于同乡刘表,以多有见识、能言善辩著称州里。 刘备落难至荆州,伊籍时常拜访,托请刘备照顾,来往甚密。 刘备见伊籍在路旁等候,知有事相告,即下马相见。 伊籍下马见礼后说:“公不可乘坐此马。” 刘备叩问其详。 伊籍说:“昨闻蒯越蒯异度对刘荆州云,此马名‘的卢’,乘则妨主,因此还公,岂可复乘?” 刘备则说:“深感先生见爱。但凡人死生有命,岂马所能妨哉!” 伊籍又问:“公知刘荆州让公去新野之意吗?” 刘备说:“望告之。” 伊籍说:“是对公不放心啊!” 刘备说:“吾与景升同为汉室宗亲,今遇难诚心相投,待我甚厚,遣往新野安身,有何疑哉?” 伊籍说:“刘荆州有二子,长子刘琦乃前妻陈夫人所生,次子刘琮乃后妻蔡夫人所生。公向与刘琦交好,蔡夫人与其弟蔡瑁不悦,刘荆州多听蔡夫人偏言,因而疑之。” 接着伊籍分析了遣使刘备去新野的意图。 原来荆州所属南阳郡、南郡、江夏郡、零陵郡、桂阳郡、武陵郡、长沙郡七郡一百一十一县,刘表入主后将治所由南郡江陵迁至襄阳。 刘表虽对刘备来投持欢迎态度,但实有很深的戒心,加上蔡夫人多次枕边吹风,便欲将刘备遣使出襄阳。 安置刘备去何处,刘表是颇费思量的。 因为刘备与长子刘琦交好,而荆州当地大族在蔡瑁煽动下支持的是刘表次子刘琮,如果安置刘备在南郡,驻守襄阳附近,不要说荆州大族不同意,刘表也不放心。 太远了也不行,荆南四郡武陵、零陵、桂阳、长沙远离襄阳,刘备素有仁义之名,又有自己的兵马,天高皇帝远,刘备很可能由此坐大以至于无法掌控。 江夏是太守黄祖控制之郡,当然不会欢迎刘备屯驻江夏。 所以最合适的地方就是离襄阳不远也不近的南阳郡。 南阳有三十多个县,是荆州最大同时也是天下人口最多的郡。 当年西凉军大将张济因军中缺粮,攻打南阳穰城时中流矢而亡,其侄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后与刘表结盟,张绣屯兵南阳郡治宛城成为刘表和曹操之间的缓冲地带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