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7章 封赏起廷争-《贩夫全神录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说的少宗伯,自然指的是礼部侍郎。

    破胜郡王岳衡早知朝堂上新出二贼,学问不如仇人秦桧,武艺不如五弟岳飞,干事不力,人望全无,却啥事都敢干。一看曾觌阻挠孝宗封赏列国国君及诸多舶商,禁不住鄙夷加轻蔑。

    岳衡将紫袍一拂,就想辞朝而去。此等朝廷,他是不打算再看一眼。

    张孝祥,此时三十四岁,字安国,别号于湖居士,历阳乌江人,卜居明州鄞县。南宋著名词人,书法家。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。

    十二年前,高宗钦点状元及第。居秦桧孙秦埙之上,同榜中进士的有范成大、杨万里、虞允文。他那次科举考试,本来掌握在秦桧手中,因为高宗干预,张孝祥才能得中状元。

    登上政治舞台不久,张孝祥便站在了主战派一面。一则,他及第不久便上言为岳飞鸣冤。二则,他在朝堂上对秦桧党羽曹泳提亲“不答”。

    他对主和派鲜明的反对立场,使得他得罪了秦桧一党。秦桧指使党羽诬告其父张祁杀嫂谋反,将张祁投入监狱,百般折磨。张孝祥因此牵连,幸而秦桧不久身死,才结束了这段艰难的时期。

    张孝祥三十八岁的一生,文不如诗,诗不如词。其词豪壮典丽,不限文风,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。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。

    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,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,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在词史上占重要地位。

    此时张孝祥官居中书舍人。虽然品阶与给事中梁克家都是正四品,中奉大夫阶位,伯爵一格。但他是皇帝近臣,还具有特殊职责,皇帝想要封赏的人和事不合法规,宋朝的中书舍人有权直接封杀。

    担任此职的名臣,在唐代有白居易,在宋代有苏轼和张孝祥。

    从他们的为人处世可见,封建王朝的皇帝,其权力并非横行无阻,具有诸多制约,甚至还没有后世的总统权力大。

    只是说这个国家的元首只能是他们家的,并非后世以为的,当皇帝的无所不能,想干啥就干啥。

    这个曾觌,在秦桧之后,由孝宗亲自扶起来的又一个权臣。若不是众多朝臣天天反对,大有超过秦桧之势。

    此人这时候五十七岁,字纯甫,号海野老农,汴京人。高宗绍兴三十年(1160年),即六年前,以寄班祗候与龙大渊同为建王的内知客。

    建王受禅,是孝宗,以潜邸旧人权知閤门事。与龙大渊朋比为奸,恃宠干政,广收贿赂,权势颇盛。出为福建、浙东总管。

    乾道七年(1171年),即五年后,迁承宣使、节度使。淳熙元年,除开府仪同三司。七年卒,年七十二。

    此时的曾觌,仍旧是权知閤门事,掌供奉乘舆,朝会游幸,大宴引赞,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,纠弹失仪。他可以纠弹朝会失仪,其他朝政却不是他的职权范围。所以引起给事中梁克家的反感。

    给事中一职,南宋置一或二员,与黄门侍郎、给事中、散骑常侍、谏议大夫、起居郎等官员,都是侍中的副手。

    给事中分治门下省日常公务,是侍中的直接副手。与六部尚书平阶,为从二品大员,可不是后人以为的小官。其权威比六部尚书稍重一些,比参知政事稍微差一点。

    审读内外出纳文书,驳正政令、授官之失当者,日录奏章以进,纠治其违失。下设上、下封驳、谏官、记注五案,分理杂务,领通进司、进奏院。

    此时是梁克家担任该职,三十九岁,字叔子,泉州晋江人。南宋名臣、学者。此人是十六年前的状元,也是高宗钦点。

    梁克家状元及第比张孝祥早四年,但寿命比张孝祥大,活了六十一岁。淳熙九年(1182年),孝宗拜其为右丞相,封仪国公,三年后改郑国公。

    梁克家提到的主客郎中辛霈幽,自然是玉腮驮龙了,岳宁的四弟子,道号辜幽。辛霈幽怎么就当上了主客郎中?此职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长。
    第(2/3)页